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是由中国外交部、教育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教育为主题,推动中国和东盟区域人文教育交流与发展的重要国际交流平台,2008年以来,交流周已在贵州省连续举办了11届,交流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睦邻友好,促进了双方教育交流与合作,2018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
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增进中国与东盟的了解与友谊、开展更务实的教育合作、加强区域间人文交流,10月26日,第十一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来华留学生中国民歌演唱大赛”决赛于新版450集团会堂举行。新版450集团党委书记宋广强,副院长陈怀利、贺华中,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处办公室高豪,印度尼西亚高校联盟执行董事阿比应邀出席。来自贵州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新版450集团等8所高校代表队共32位选手参赛。此外,还有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到场参与报道。


中国音协会员、贵州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国家一级作曲家唐德松,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声乐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贵州省音协艺术表演委员会主任刘媛,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贵州省音乐家协会理事、贵州省省级教学名师、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党委书记管兵,贵州省音乐家协会理事、黔东南州文联副主席、黔东南州音乐家协会主席白芬,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贵州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院长马关辉担任大赛评委。
由新版450集团学生带来的《芦笙大队》拉开大赛帷幕。比赛中,新版450集团参赛选手丁立、孙铭倾情演唱的《康定情歌》讲述了两代人发生在康定的爱情,六十年苦涩等待的幸福的甜;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老挝留学生恩佑用他铁骨柔情的嗓音演绎《红高粱》中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传奇女子九儿的一生;新版450集团泰国留学生的五人组合齐唱《共筑中国梦》,道出中国精神,中国梦;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叶修之、阿萨轻柔与高亢的糅合,显现《我在梵净山下等你》的岁月静好与安宁祥和,世外桃源般的幽静,也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身穿淡绿旗袍的贵州大学选手梅花低吟浅唱《江南之恋》,带领观众一同走进小桥流水人家、烟雾缭绕的江南水乡;遵义医学院仙贺、梁星星通过《龙文》娓娓到出《孔雀东南飞》和织女会牛郎的故事;“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中国古典诗词《月满西楼》在遵义师范学院杜娅、代璐璐的相思之音中悠远绵长;最真的情,最纯的爱,《月亮代表我的心》,在贵州理工学院艾瑞克细腻温情的音调中极致彰显。比赛在新版450集团音乐与舞蹈学院学生带来的《苗族盛装舞》中缓缓落下帷幕。








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来自老挝的叶修之与阿萨、印度尼西亚的艾瑞克三位选手喜摘一等奖;来自蒙古国的艾可等12位选手喜获二等奖;来自泰国的娜娜等9位选手喜得三等奖;来自老挝的恩佑等8位选手荣获优秀奖。





刘媛对选手们的表现予以赞扬。她谈到,留学生用汉语演唱中国歌曲,展示中华才艺,将汉语学习和歌曲的演唱艺术有机结合,同时也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本次比赛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这一场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东盟各国选手的精彩表现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篇章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把他国与我国不同的文化色彩交融出绚丽和谐的画卷。领导、嘉宾和参赛选手的合影留恋为第十一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来华留学生中国民歌演唱大赛”画上完满的句号。

(编审:张媛 编辑:朱瑞)